返回

大地芬芳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三十四章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光:“胡说!既然如此,你为何还追求我这个陈家小姐作妻子呢?”

    陶禄生喝道:“你理智点好不好?工作这么多年还这么不成熟!我对她比你了解,我就是她介绍入党的,从感情上来说我也难以相信她是坏人、是变节者。但是我们能感情用事吗?”

    “那为什么不能告诉我妈?我妈念叨她。都念了多少年了!”

    “告诉你妈,我得多做一个人的思想工作,多一份麻烦。”

    “我们是姑姑唯一的亲人了,不认她,这不太残忍了吗?”

    “我讲了只是暂时的,等条件成熟了再认不迟,这么多年不都过来了吗?你千万要遵守诺言,如果鲁莽行事,会把事情复杂化。你一定得答应我。”

    陈亦清郁郁地点点头:“好吧。”

    陶禄生便拉她回到床上,两人搂抱着躺下了。同床共枕,却各有心思,沉默了一阵,陈亦清又说:“我们陈家的人,如我公公、我姑姑,都这么坚强、刚烈,怎么我就这样百依百顺,对男人唯命是从呢?”

    陶禄生拍拍她的背:“女人嘛,就该温柔似水,相夫教子,贤慧持家。我喜欢你的性格才追你嘛。再说在家里我就代表党,听我的话就是听党的话,包你没错。”

    俩口子不再言语,慢慢沉入梦乡。他们不知道刚才的争执忘了控制声调,他们的话透过多隙的板壁传到了隔壁,一字不漏地落入了母亲的耳朵里。在他们响起鼾声的时候,黄慈予一只手抚着酣睡中的晓洪,另一只手抓着胸襟,任泪水从脸上无声地淌下来。

    九月的一天,陶禄生和李世杰从资水北岸搭渡船回镇政府。在船上,两人难得聊了一会天,很有点推心置腹的味道。李世杰说想给他提个醒,有些同志对他岳母有些看法。看法嘛,也不见得都对,不过,是有一定道理的。你岳母不是跟你住么?她本人是地主分子,如今解放了,应当自食其力,不应该再当寄生虫,靠你的工资养着。因为我们的工资,是人民付给我们的。陶禄生不暇思索,急促地道:“她并没白吃饭,她一直在绣点小件绣品,拿到市场去卖,基本上是自食其力。你知道,我这点工资不够用的。”李世杰用夹烟的手指着他:“那就更成问题了,绣了东西到市场上自由买卖,县里已明令取缔黑市贸易,这么做,是违法啊!”陶禄生哑口无言,半晌才憋出一句话来:“这是我的严重失误,我怎么没想到这一层呢?”李世杰宽厚地拍拍他的肩:“不要紧,意识到了就好了,就好解决了。其实一个人的认识水平和理论水平是很有限的,还得靠同志们互相帮助呵。我也希望你时常给我提个醒,这样可以避免走弯路,少犯错误。”

    渡船抵达码头,船首在青石阶上碰了一下。陶禄生似乎被一下震醒了,慎重地握握李世杰的手:“李书记,感谢您坦诚的提醒,我会认真对待的!”

    李世杰的话令陶禄生反省了好几天。他越想越悔,怪自己政治嗅觉不灵敏,特别是不该慌忙之中把岳母刺绣的事抛出来,实际上岳母早就没绣了,因为已没有自由市场。弄巧成拙,自己编了一条辫子让李世杰抓。唉,太不谨慎了。陶禄生陷入自艾自怨中,在办公室,这种自艾自怨深藏不露,但一回到家中就暴露无遗,其表现方式主要有二:一是对任何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挑刺,横加指责,搞得妻子闷闷不乐,岳母敬而远之;二是随时将手中的文件卷成筒向不满三岁的儿子晓洪的光脑壳上敲打,以发泄心中的无名火。特别是第二种方式,从此以后就成了他的保留节目。

    资江上的风开始变冷变硬之际,陶禄生着手处理岳母的事了。可是他一时无从下手。因为岳母黄慈予是个和蔼慈祥的人,从未说过一句重话,窸窸窣窣做事,轻手轻脚走路,她就像空气一般存在于你的四周,让你感觉不到,却又须臾缺少不了。大大小小的家务事,几乎都由她操持。她从不插嘴他们夫妻间的事,而且对家人毫无所求,她平和、勤快、细致、安详,对这样一位长辈,直截了当地要她离开,是不合情理的,他也难以说出口。况且他讨厌的只是她地主分子的身份,而对她这个人,他是有几分控制不住的尊敬的。他必须找到一个较好的方式和一个适当的机会。

    机会终于送上门来。陈亦清收到哥哥从江西寄来的信。陈乃坚在信中告诉母亲、妹妹及未曾谋面的妹夫,他从部队转业到江西吉城地委秘书科工作,并且结了婚。在信末,陈乃坚在问候母亲妹妹之余。还专门向妹夫“致以革命的敬礼”。信中夹有一张结婚照,黄慈予和陈亦清母女俩欣喜万分地端详照片时,陶禄生心里一块石头落了地,他有了一个顺水推舟的主意。陶禄生把妻子叫进房中:“亦清,我说要跟你说件事。”

    陈亦清说:“我也有件事,早想跟你说,一直没开口。”

    “那先说你的事。”

    陈亦清犹豫片刻才说:“是这样的,家务事并不多,又有妈妈操持,我闲在家里,闷得慌……你身体如今好多了,反正就是上班,也照顾得到,所以我想中止假期,恢复工作。”

    陶禄生感到意外:“你怎么忽然想到这事?”

    陈亦清说

第三十四章(6/7),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